這是上周林醫師給我的新病名,來認識一下

什麼是原發性側索硬化(PLS)?

(primarylateralsclerosis,PLS)是一種選擇性侵犯上運動神經元(UMN)的慢性進行性疾病,是運動神經元疾病(MND)中的少見類型,國內少見其臨床及影像學改變的報導。平均年齡50歲,選擇性損害皮質脊髓束導致肢體上運動神經元功能缺損。臨床極罕見,主要表現為肌無力、肌強直、腱反射亢進、病理征陽性。
目錄
• 原發性側索硬化概述
• 臨床症狀
• 檢查和診斷
• 治療措施
原發性側索硬化概述
原發性側索硬化(primarylateralsclerosis,PLS)是上運動神經元病,比較少見,有學者認為是屬於遺傳共濟失調的一種類型,表現為肢體無力、發緊、動作不靈。症狀先從雙下肢開始,以後波及雙上肢,且以下肢為重。肢體力弱,肌張力增高,步履困難,呈痙攣性剪刀步態,腱反射亢進,病理反射陽性。若病變累及雙側皮質腦幹,則出現假性球麻痹症狀,表現發音清、吞咽障礙,下頜反射亢進等。本症臨床上較少見,多在成年後起病,一般進展甚為緩慢。PLS原發現歷史為同時具有肌萎縮側索硬化症(ALS)和原發性側索硬化症(PLS)特徵的PLS和紊亂綜合征,以明確PLS不太可能發展為臨床ALS的時間,確定PLS患者和出現下運動神經元(LM N)體征患者的預後。
該病常以雙下肢無力為首發症狀,也有單側上肢無力、言語不清為首發症狀的報導。 PLS的病理特點為中央前回錐體細胞脫失,脊髓側索脫鞘,脊髓前角細胞無明顯減少,後索完好。還可累及雙側皮質腦幹束,出現言語不清、吞咽困難等假性球麻痹症狀。電生理檢查運動誘發電位發現該病中樞運動神經傳導時間、潛伏期延長。最近研究還表明肌電圖、體感誘發電位發現PLS存在亞臨床的下運動神經元及感覺傳導系統的輕度異常表現。影像學檢查示磁共振可以發現大腦皮質萎縮、內囊、大腦腳、運動區皮質、腦橋基底部異常高信號改變。
該病屬於中醫痿證範疇,乃由風、瘀阻滯筋脈和肝腎虧虛、筋脈失養所致。多見於31~60歲男性;起病隱襲,進展緩慢。
需要支架走路的病人

臨床症狀
(1)首發症狀常為雙下肢對稱的痙攣性無力,僵硬,緩慢進展,行走時呈痙攣步態,漸波及雙上肢、軀體及面部肌肉,因四肢肌張力增高可表現為步態不穩,跌倒,伴腱反射亢進及Babinski征,無肌肉萎縮,無束顫及感覺異常;部分患者亦以上肢或舌部運動障礙起病。
(2)皮質延髓束受累後山現假性球麻痹,伴情緒不穩、強哭強笑,嗆咳,說話及吞咽困難。一般肌張力增高,腱反射亢進,下肢較為明顯,病理反射陽性。晚期可有小便失禁。
(3)客觀感覺正常,無意識智慧改變。 多為緩慢進行性病程,一般為數年至10年,偶有長期生存報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沒飽寶 的頭像
    沒飽寶

    C'est la vie de Mabel

    沒飽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