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有人要我問訊,真的好難懂...><"
【問訊】本文節錄自此
敬禮法之一。即向師長、尊上合掌曲躬而請問其起起居安否。

大智度論卷十,載有二種問訊法,若言是否少惱少患,稱為問訊身;若言安樂否,稱為問訊心。至後世之問訊,僅為合掌低頭。

禪宗所用之作法有九種:
(一)三巡問訊,於方丈小座湯(眾僧坐於方丈室慢吮湯)之際,行揖坐、揖香、揖湯(揖即行禮)之三回問訊。
(二)四處問訊,對僧堂之四板頭(四板之頭首)燒香問訊。
(三)七處問訊,就僧堂內七處之爐燒香問訊。
(四)座下問訊,在法堂之須彌座前問訊請法。
(五)借香問訊,當維那於出班上香之際借住持香時,先向住持問訊,待燒香之後,再向住持行問訊禮,其時則稱謝香問訊。
(六)趺坐問訊,秉拂人(持拂子代住持上法座向大眾開示說法者)請住持趺坐,令侍者問訊。
(七)請座問訊,於方丈行茶禮時,先由侍者行至住持前問訊。
(八)普同問訊,又作普問訊、普通問訊,即普向大眾問訊,或大眾一時問訊。
(九)略問訊,又作小問訊,僅為合掌低頭。此外,一般所行之問訊法,以兩手相屈,曲腰至膝,操手下去,合掌上來,兩手拱齊眉。

我國佛教徒多於拜佛將結束時,以問訊作結。

以上參考佛光大辭典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「皈依」不一定要有特別的情形,只要覺得「對味」及自己「有想」,就可以「皈依」。

「頂禮」一般是有於對上的尊敬所做的一種禮拜方式。對佛、菩薩或對比丘、比丘尼(有些出家眾不喜歡別人拜他,則可以「問訊」代替)。當然也可以對一般眾生(全部的不是單一),做「頂禮」的動作(不過要相當的願行)。如經典上的「常不輕菩薩」的修行方法之一。一般到佛寺都對佛菩薩頂禮三拜(先問訊,再頂禮三拜,再問訊一次)。如果當時情形不方便「頂禮」也可以「問訊」代替。

重點是「誠心、卑下心」的養成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沒飽寶 的頭像
    沒飽寶

    C'est la vie de Mabel

    沒飽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